查看原文
其他

真相来了!“男童割包皮手术后抢救6天”引争议,我们和当事医生聊了聊

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-09-21



导读

现实中总是上演相同的桥段,农夫与蛇都累了!


来源:医脉通
作者:苏沐

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



近日,“男童割包皮手术后抢救6天”这个事件被炒得火热,医脉通也于昨日发布文章《男童割包皮手术后抢救6天?无良媒体又开始作妖了……》,就此事进行了客观分析。

 

看到这种报道,众多医生朋友纷纷表示愤怒与不满:

 

@钟声瓶镜:微博上总有些人随随便便就转发这些虚实结合的夸张报道,然后留言彰显自己的“睿智”,真的是服气。现在没有反转的报道已经太少了,有些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可算是“用心良苦”了,只可惜没用在正道。

 

@yff:当今社会,医患关系紧张,这些人没有了解事实就乱加报道和评论,将医院推向风口浪尖,社会影响很恶劣,应向院方道歉。

 

@tt mom:老百姓虽然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,但是医学常识还是懂的!媒体报道需谨慎!

 

@鑫鑫:患者可以投诉医生或者医院,是不是也需要建立一个平台可以让医生也有投诉、诉苦的地方。

 

截至昨日,只有媒体和患方提供的信息,那么事件的真相到底是如何?报道与事实是否有出入?医方在救治过程中有无出过错?

 

我们和当事医生聊了聊,一起来为大家还原现场:那日手术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?

 

图源:微博截图

 


江女士想知道的答案来了!

 

2月6日,江女士带着儿子到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做术前检查,各项指标正常,于次日进行手术。

 

如报道中的视频图片一样,入院诊断是隐匿性阴茎和包茎,手术名称是阴茎延长术+带蒂皮瓣迁徙术+包皮环切术。

 

图源:视频截图

 

整个手术过程、麻醉经过都很顺利。术前经过充分的评估,选择的麻醉方式是全麻气管插管-骶管麻醉。

 

当事医生说:“对于男孩来讲,这是目前情况下最优、最安全的麻醉方式。”

 

手术完之后男孩被推入麻醉恢复室,等苏醒后再送往病房,就是在这恢复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。

 

医生发现男孩氧饱和度突然下降,便紧急做了相应的抢救工作。当时立即请了院内的急救小组,并邀请了上级医院的专家来进行会诊。

 

初步考虑是“急性肺水肿”。

 

参与抢救的医生与专家,便一起分析其原因: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外?

 

男孩10岁,51公斤,在家睡觉的时候有打呼噜的情况,同时专家也考虑男孩有潜在感染的可能,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刺激,男孩在麻醉恢复期间出现了“急性肺水肿”的意外情况。

 

“即使完善了相关术前检查,但是一些潜在的疾病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,即便按照正规的诊疗规范进行操作,也很难完全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。”当事医生这样说。

 

好在经过及时的抢救,男孩被救了回来。

 

医生出于更安全的考虑,便把男孩转到浙大儿院进行进一步监护与治疗,也为了排查他是否有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。

 

在浙大儿院ICU度过了6天,当时的出院诊断与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的诊断是相符的。

 

这就是那天的全部过程,也是江女士想知道的答案!

 


医生的付出,何时才能让患方真正看见?

 

“手术明明很成功,但一个半小时过去后,男孩并没有出手术室。”

“又过了一个小时,进出手术室的医生多了起来,抢救设备也被推了进去。”

“江女士接到一张病危通知书后,男孩被送到重症监护室抢救。”

 

江女士站在手术室外,医生站在手术室内,所经历的、所看到的永远是不一样的。

 

几年前,有网友称福建泉州一名新生儿在保温箱中“活活被烤死”。照片上婴儿背部皮肤焦黑,惨不忍睹。后经泉州市卫生局调查,排除了婴儿被保温箱烫死的可能,初步鉴定为死于感染。这是一起典型的因信息不对等引发的医疗纠纷。

 

医患信息不对等,在当今社会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,大概也是会一直存在下去的问题。

 

当大家都知道那日的手术过程到底是怎样之后,可能还会有一些杠精又会冒出来:麻醉诱发了疾病,那就是麻醉医生的问题。

 

很多人认为麻醉不就是“打一针”的事,看来他们还是把医学想得过于简单了一些。

 

俗话说“手术有大小,麻醉无大小”,任何一种麻醉方法都有一定的风险发生率。麻醉难度很大,尤其是儿科麻醉,技术要求更高,因为孩子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完善,身体代偿功能不及成人,所以更容易出现“麻醉意外”。

 

男孩是在全身麻醉恢复期发生的意外,而急性肺水肿是在这个阶段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,起病急、变化快、病死率高。

 

全身麻醉拔管时发生喉痉挛时,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为0. 87%,如若延迟诊断和治疗,死亡率可高达40. 0%。

 

口咽部手术、肥胖及喉罩移位等增加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,可是这些在大众人群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。

 

还是那句话,小手术不等于零风险。


图源:摄图网

 

当男孩发生意外时,当事医院相当重视,不仅启动了院内的急救小组,还召集了上级医院专家的会诊,整个过程及时有效,才让男孩脱离了危险。

 

而此时,男孩的家属不该感谢医生的全力付出吗?而江女士在干什么?质疑医院与医生?联系媒体做不实报道?

 

现实中总是上演相同的桥段,农夫与蛇都累了!医生的付出,何时才能让患方真正看见?

 


伤害医生的不实报道,何时才能停止?

 

只有江女士的不理解,事情并不会闹到这个地步,当事报道媒体从中“很好”地推了一把!

 

事件发生后,记者于大年初四找到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,但因行政部门都处于休假时间,值班人员便留下了记者的电话,并表示会做进一步沟通。

 

就是在这个还未查清事件真相的时间段,记者就断章取义地对此事进行了报道。

 

全程没有站在医方的角度看待问题,全程没有与病例分析相关的内容,利用“包皮手术抢救6天”、“麻醉引起的急性肺水肿”等不专业的话术,来进行诱导和欺骗广大民众。

 

这种按照“我以为”的思路去报道,这样睁着眼说瞎话真的好吗?

 

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,我们每天往脑袋里输入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媒体,所以说,大众媒体是公众收集观点的主要途径,对于医疗界来说呢,它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工具。

 

在这个大数据时代,越来越多的媒体为了自己的发展,故意歪曲客观事实,为吸引公众的关注和眼球的追逐,陷入了一场“流量之战”。

 

请不要拿医生博眼球,不要拿生命开玩笑!

 

医患关系的确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,过分地强调医生与病人间的紧张关系,过分地渲染催生病人对医生的敌对情绪,而不是根据事实客观深入进行解析,只会增强更多病人对医生的抵触。

 

标题党、刻意引导舆论、非医疗报道……来自大众媒体的负面新闻被广泛而迅速地传播,为大众塑造一个个“黑心”、“无情”、“牺牲自己才是最美”的形象,最终伤了谁?我们不怕负面新闻,我们怕的是失实和故意歪曲抹黑。

 

如果任由这种绑架医生的新闻更新、传播,长此以往,酿成可挽回的可怕后果将指日可待!

 

在这场“流量之战”中,也不会有所谓的真正赢家,只有损失惨重的两个人:医生和病人。

 

医生不是魔鬼,请不要这样写标题。

医生不是罪犯,请不要这样写新闻。

医生不是过街老鼠,请不要这样煽动舆论。

 

一个个的失实报道,在无数群众心中种下对医生的误解与仇恨的种子,这将医患关系推向的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啊!


责编 苏沐 亦一



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

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。
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。
 
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:30见面,我想邀请你
将医脉通设为“星标”,或经常为文章点“在看”
 
不见不散哦!



精彩回顾


➤ 男童割包皮手术后抢救6天?无良媒体又开始作妖了……

➤ 这位医生感动中国!重温:感动过中国的医生,不止他一个……

57岁华裔新冠患者跳楼后,中文遗书曝光:我终于看懂中国的4千亿抗疫账单

➤ 不要命吗?一脑梗、肾衰、肝衰孕妇拒绝流产,医生一顿猛如虎的操作,绝了!| 医影集



戳这里,更有料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